本學期烏一中心理健康教育名師工作坊將繼續以主題講座、讀書沙龍、案例研討、同頻互動等形式開展促進教師自我成長的主題活動。
2018年10月10日,我中心教師開展第22期講座,主題為《同志戀愛》。主講人:趙金秋,參加人:劉苓麗、李由、于宏偉、王冬雪。
性傾向不止一種,不管是同性戀還是雙性戀都屬正常,絕不是疾病。的確,這應該是一個共識,同性戀絕非一種精神疾病。早在1990年,世界衛生組織就正式將同性戀從疾病名冊中去除;2001年,中華精神科學會也將同性戀從精神疾病分類中刪除。不歧視同性戀,并且保障其權益,更是現代社會的基本原則。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,長相、膚色、身高、體重、性格、民族、國籍都不相同,性傾向只是不同的一個方面。
消除偏見,理解差異,應是社會的信念;蛟S,我們可以更多地學會理解“不一樣的煙火”。羅素曾言,“須知參差多態,乃是世界本源”。在很大程度上,同性戀的存在,也正是人類在性意識、性傾向上“參差多態”的體現。從《荷馬史詩》中英雄阿喀琉斯和同伴的情誼,到托馬斯·曼名著《魂斷威尼斯》中對同性之美的熱烈贊嘆,許多文藝作品在探索人類心靈的過程中觸及同性戀的主題,更讓人看到,人類最寶貴的情感,本就是在性別界限之上的。